爱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读小说 > 天才战车道少女 > 法国对豹式坦克的评估报告

法国对豹式坦克的评估报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着高倍率放大的剪型潜望镜(炮队镜)被固定在了指挥塔内部的支架上。

后期的雪曼坦克也有着360度全方位视野的指挥塔,但直到1944年这项功能才在美国坦克上普及。早至1940年便有多份盟军报告对德国坦克指挥塔的视野寄予了高度的赞扬。

除了那(极佳的)炮镜以外,炮手没有任何其他观测器械。这使他的视野狭窄,并成为了豹式坦克最大的弱点之一。

有着两级倍率的炮镜异常的清晰并且视野中心简洁明了。这使得炮镜可以在超过3000米的距离上观测并炮击目标。

一旦车长锁定了目标,炮手需要20到30秒的时间来准备开火。这个数据远远长于没有炮手潜望镜的雪曼坦克。

法国人已经掌握了此前在美方对谢曼坦克与豹(以及其他德制)坦克的观瞄设备对比与评论中所缺失的关键问题。的确,德制光学设备质量上乘,清晰度极佳并且测距

分划板更为行之有效。然而战地报告中却观测到了美军炮手可以更快的找到目标并将其套入准星。【“酋长”本文作者笔记:需要明确的是,这是指由车长至炮手的命令传达过程中的一部分。由于炮镜有着固定的放大倍率,炮手的视野宽度十分有限。作为结果,当车长给炮手标定目标时,甚至需要在炮手能够辨识或瞄准目

标之前传达一个更加精确的位置。美国坦克则拥有一个共用(无放大)瞄具,令炮手得到了用高倍率瞄具瞄向的哪里才能够看到目标的局势认知。在M1A1艾伯拉姆斯坦克上,瞄具的三倍/十倍切换开关具有着相同的作用。】

没有任何为豹式坦克装备聚能炸药弹头的计划。

高爆弹可以设定一个0.15秒的延时引爆。

直到1500米的距离上,PzGr40都拥有着比PzGr39更好的穿深,但其弹道的下坠极其严重。

关于高爆弹延时引爆的解释应为引信工作时的延时。当采用延时设置时弹头有可能在爆炸前击穿轻型掩体。此类设置应用在向躲在建筑物或沙袋后面的步兵或反坦克炮发射时。

PzGr40是一款带有穿甲钨芯的轻型弹种,等同于英国的APCR(硬芯穿甲弹)、俄国术语中的箭型或硬芯和美国陆军军资用语中的HVAP译者语:高速穿甲弹。

PzGr39则是更加常见的全口径穿甲弹,事实上豹式的KwK42坦克炮发射的是该弹种的修订版本,名为PzGr39/42。

当火炮的后座力达到其容许极限(停火)时强行间断射击在速射时并不少见。

每分钟20发的射速只有在情况特殊的状态下才可以采用。

这涉及到了豹式坦克火炮上的限制。驻退机需要时间来从不断射击火炮而产生的力量中恢复。每隔几发,火炮便需要停火一段时间。这在高速火炮中并不少见。

当发射炮弹时底盘并未表现出任何不良反应,无论其炮塔所处的如何。

豹式坦克是一辆大型载具,其悬挂系统提供了极佳的稳定性。部分坦克在射击时表现出了多种不良反应,尤其是在向侧面射击时,但那绝非豹式坦克。

机械部件的设计使用寿命为5000公里,但许多零件的磨损速度都大于预期。履带和行路结构有着2000至3000公里的寿命。即便在岩石地形上,履带也很少损坏,然而诱导轮在恶劣路况下行驶困难时则可能会发生形变。

动力传动结构的部件(除了主减速器)达到了设计使用寿命。更换传动器需要不到一天的时间。

这些来自实际操作经验的评论,表明了事实上豹式坦克的可靠性在许多方面都可以与美国或英国同期坦克一较高低。【“酋长”笔记:顺带一提,在与汤姆·詹提慈的

通话中,他坚持称事实上当M4雪曼坦克在稳定性上有着巨大的声誉时,没有任何书面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平心而论,我也未曾见到过——我们曾一同寻找过“平均故障时间”图。安妥率(例如某装甲营的100辆坦克在某特定的一天只有99辆可以工作)仅能简单的反映出补给链的效率或一些易于损坏的部件所需维修工作

量的急缓,而并非坦克的故障率。在未能看到这些辅证之前,我不作评论。】

另一方面,引擎无法运行超过1500公里,它的平均寿命约为1000公里。更换引擎的工作需要一名由(机械专业的)军士及8名人员在三梁起重机或豹式抢修车(一种基于豹式坦克底盘的维修坦克)帮助下工作8个小时。

主炮可以采用相同的设备在几小时内更换完毕。德国的维修部队表现出了惊人的工作效率。

由此得出,豹式坦克无论如何都绝对不可能是一辆战略坦克。德国人为了延长引擎寿命的效益不惜血本的通过铁路运输进行转移(甚至是仅有25公里长的短途)。

“战略坦克”的定义指的是:战争中后期美国和英国的坦克,例如雪曼、克伦威尔、彗星,被寄期望于能够在需要时靠它们自己的动力进行长途机动。这可指望不上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真正的弱点在于它的主减速器,被设计的过于脆弱并且平均使用寿命近达150公里。

【“酋

长”笔记:这便是詹提思先生为何没有将其与引擎部件放在前面一同论述的原因。究竟“可靠性”指的是“永远可靠”,还是“在你需要的时候永远可靠”?那么这些缺陷是否在其他时刻反而有着更加可靠的优点呢?这里值得提出希拉里·多伊尔的观点,晚期豹式坦克的质量鲜有不可接受的情况:详见“思考坦克”行动的讨论译者注:Operation

ThinkTank,坦克世界于2012年举办的活动,该活动邀请了6位历史学者进行了长达4小时的访谈,详尽讨论了由30年代至50年代装甲力量的变迁。】

一半在1944年诺曼底被遗弃的豹式坦克被证实为主减速器损坏。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盆汤。豹式坦克有着很多优良的品质,但其中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些弱点。

为避免这些零件损坏,请留意以下几点:当在上下坡、不平坦地形行驶时换入低档位要特别小心。在此之上,豹式坦克绝不可以在未解耦主减速器解除与减速器的链接之前被拖曳。最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绝对不能将两个操纵杆同时操作。

美国坦克手时常观测到豹式坦克能够“原地转向”——它可以通过将一侧履带前移、另一侧后移的方式转动到指定方向。雪曼坦克就没有这个能力。但是经验教训告诫了法国人绝对绝对绝对不要使用这个功能。战斗当中能够原地转向是一个的优势……如果不会在其后便瘫痪掉整辆坦克的话。

扔到后甲板或引擎排气口处的烟雾弹将会引发火灾。

豹式坦克的车体是水密设计的,以便涉水行进。不幸的是这便引发了燃油和机油聚集在发动机舱的副作用。德军报告经常抱怨豹式坦克发动机带有自燃倾向的问题。法国附议。

行路结构对高爆弹极端敏感。口径为105毫米及以上的高爆弹可以瘫痪整辆载具(1944年12月8日,拉梅尔斯马)。

这并不出人意料。哪怕最先进的现代坦克的行路结构也会在105毫米高爆弹的攻击下受损!

碎甲弹或75毫米弹药连续轰击前装甲板的同一点便可以击穿它或引发焊接点崩裂(1946年,Miinsingen)。

美国于1944年夏季的射击测试和苏联的战时测试中都观测到了焊缝开裂的现象。

任何情况下,(豹式)火炮的射程优势都应当物尽其用。2000米距离上的射击也能有着不俗的精度,而大多数命中的距离范围在1400米到2000米之间。弹药的消耗相对较低——平均第4到第5发便能命中,即便是使用高爆弹。

这个观测结果描绘了豹式坦克最令美国(和苏联)坦克手恐惧的一方面。它的火炮在远程时精确且致命,而其装甲则能够抵御住接踵而来的还击。尽管有着引擎动力和速度上的优势,豹式在近距离接战中时常能够被智取。但当视野开阔时,豹式便是一个残暴的对手。

也许大多数法国对豹式坦克的经验观察描述是基于他们对中南亚地区中国装甲力量的顾虑所作出的回应。当法国政府警惕到中国**接手了苏制斯大林坦克时,他们

总结出法国驻东南亚地区(今越南、柬埔寨、老挝)武装力量需要强而有力的机动部队以抵御任何中方干预。他们考虑过部署豹式坦克过去,但最终认定由于其偏远的殖民地缺乏铁路基建而不可能提供豹式所需的支援。

结果,他们部署了装备美制M36坦克歼击车的部队。而豹式坦克,纵观其勇猛,也只能唏嘘一声“此非战略坦克”。

总结

许多军事史学爱好者似乎都信奉着二战德国装甲力量无可匹敌的神话。但事实上,任何坦克都有着优点和缺点。

法国装备服役了多年豹式坦克。他们对于豹式的评价,源于他们大量的操作经验,提供了对这辆独具魅力的坦克的一个独特而又公正的视角。

它是强大的:火炮万里挑一、前装甲精良无比。这些特点,结合着精打细琢的观瞄设备,造就了豹式这辆强悍的远程坦克杀手。

但是豹式的机动性超过了被时代所限的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用40年代中期的德国汽车工业技术妄图打造有着600匹马力引擎、原地转向功能的45吨“中型”坦克是不切实际的。结果就是使它成为了战场上的厉鬼,战场下义气于路旁的孤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